|側彎的肌力訓練與關鍵步態矯正|

📚個案分享
在側彎失衡訓練中我會把側彎分為兩種失衡的類型,這是其中一種失衡類型的典型走路方式:
如果不看腳步,你會發現不論腳步怎麼移動,身體都是保持上半身往右、下半身往左。
🔎少了重心轉移的能力:無法把骨盆橫移到右側。

超認真的學生,剛好碰到疫情雖然休了一段時間,但都有維持練習,慢慢從39公斤來到46公斤!
好好的吃、睡、練!
 

【脊椎側彎】走路歪怎麼辦?肌力訓練與步態矯正

【脊椎側彎】走路歪怎麼辦?肌力訓練與步態矯正

【脊椎側彎】走路歪怎麼辦?肌力訓練與步態矯正

【脊椎側彎】走路歪怎麼辦?肌力訓練與步態矯正

詳見IG: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3B2rHxytTR/?igsh=emxna2FieXB4OGto

 

步態的過程十分快速,對我的大腦來說直接觀察很容易等於沒有觀察XD

我傾向找出一致性好的「關鍵時間點」:在原本的側彎矯正肌力訓練穩定後,最後再加上關鍵時間點的步態訓練。先把關鍵時間點訓練好,步態就更好自然而然矯正。

📍步態訓練放進階?
步態訓練比較輕鬆,容錯率高(做對做錯沒感覺),也就因此先透過肌力訓練過程同時提升體感,再來訓練會更加有成就感(容易察覺自己有無做對),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筋膜訓練多數情況應該擺在進階訓練的原因。
再來多關節的快速活動比較像是一種運動表現(performance) ,我們很難在當下微調要用那條肌肉出力、出力的時間點在哪,所以先透過肌力訓練打好基礎,步態中就可以單純看訓練成效/針對小細節微調。

-
📚單腳站立期的兩個時間點

🪄站立中期+擺盪中期(影片中第2.4個截圖)
-明確影像截圖點:擺盪腳腳踝在對側腳踝旁
-觀察目標:骨盆水平、人的垂直高度最高
-進階觀察:擺盪腳(前斜線)的功能若沒有及時在離地即開始出力,容易導致接下來的站立腳出現問題(膝過伸&內夾、腳板外八)

🪄站立末期+擺盪末期(影片中第1.3個截圖)
-明確影像截圖點:擺盪腳準備要著地前一刻
-觀察目標:重心從站立腳往擺盪腳移動的能力。
-進階觀察:從側面觀察站立腳在站立末期的腳踝背屈能力,目標約背屈10度。

(註:步態中重心側移最多出現在站立末期起始,但此階段的影像時間點易不一致,所以我選擇觀察在站立末期結尾。)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脊椎側彎的矯正過程,慢慢努力讓身體更平衡💪🏼
破除重訓之路的障礙💪🏼
很努力的學生!
-
左圖為一開始要修水平推拉動作的狀況紀錄

【脊椎側彎】改善重訓發力 划船感受度

【脊椎側彎】改善重訓發力 划船感受度

亦可詳見IG:

【脊椎側彎】改善重訓發力 划船感受度

 

脊椎側彎 O型腿 X型腿 相關文章:

【脊椎側彎】會影響運動訓練嗎?矯正概念分享

【脊椎側彎進階】腰酸?側面弧度才是關鍵?

【脊椎側彎進階】重訓會腰痠腰痛嗎?原因與改善?

 

【脊椎側彎】O型腿 高足弓 長高 物理治療

【O型腿 矯正】要運動?還是調整姿勢?

 

 

【脊椎側彎X重訓】肩推落枕?斜方很痠?

【脊椎側彎X重訓】深蹲腰痠 運動矯正實作篇

【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腰痠 原因?怎麼辦?實作篇

【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滑輪下拉,闊背肌 無感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重訓 大小臀問題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肌力訓練不能少!】矯正 運動 治療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第一堂課】矯正 運動 治療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腰椎側彎】矯正 運動治療

 
 

🥇想了解更多身體!更多文章點此: http://monmongo.pixnet.net/blog/listall/1
 
🥈看看其他治療分享!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pin.physio/
 

🥉預約  line ID:keeppin 或點此 https://line.me/ti/p/_7KpVI_Hze#~

 

🏅想了解治療師!  治療師的自我介紹: https://reurl.cc/rNm5Z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裝睡的叫不醒?解構低張人的使用機制~

IMG_7619.JPG

📍低張人/張力失衡的低強度/日常

IMG_7620.JPG

假設在低強度動作中,我們只需要30%的肌肉出力,對於低張的人來說常會有兩種策略:

1/有做就好:會傾向出更少力去做動作,出更少力也讓動作看起來軟軟的、甩來甩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用出力就可以做好動作,於是關節、韌帶、軟骨,承受了那些「不出力」造成的壓力。

2/好用的單一肌肉撐起整個身體:常常只用「大肌群/向心肌肉」,而「穩定肌群/離心肌肉」不太出力。扛東西,理想是前鉅、三角、三頭…都得出力,每個肌肉分別負擔10%,但現實只剩下三角獨自工作,一個肌肉撐起整個動作所需的30%。

👩🏻‍⚕️這樣會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我明明只是抬個手扭到,半年都沒有自己好?」全家的經濟支柱如果倒了,對家庭的影響很巨大,如果是「一個肌肉撐全身」的低張人,的確不一定容易受傷,但受傷常常不容易好:因為受傷的那個肌肉就是唯一有在做事的肌肉,即便它倒了,全身還是沒有肌肉出來做事。

📍低張人/張力失衡的高強度活動

IMG_7621.JPG

高強度動作中需要使盡全力,通常對低張人來說都比較輕鬆,因為沒有什麼出錯力、用錯肌肉的問題,所有肌肉都上場了。

👩🏻‍⚕️高強度活動要注意?

低張人/張力失衡要加速到時速120公里,可以!輕鬆!但不能同時s彎道甩尾胚掐。快速協調動作的轉換:協調需求高的情境,馬上系統當機。

//

💪🏽應用:暖身/日常/低強度動作的建議

IMG_7622.JPG

暖身動作的編排,通常是用比較低強度輕鬆的動作去喚醒身體比較弱的肌肉或能力。

但對於關節不穩定、低張的人,「低強度」「輕鬆」的動作常常容易讓身體出現關節不穩定的症狀(夾擠、疼痛)。

⚠️例如:死蟲,對於髖、薦椎不穩定的人風險超大(如果一定要做增加手腳互推強度可以增加穩定)。但這是挑戰,建議反而要把這類低強度的動作放在課程的中後段,當作是進階動作。

當肌肉裝睡叫不醒,低張人是需要推到懸崖邊,要掉下去就會清醒。

⚠️新手低張人會建議不要做躺姿或低強度的運動當暖身,暖著暖著肌肉越睡越沉。

💪🏽這樣找懸崖:

平衡難度增加(例:雙腳變單腳)、

雙側不平衡增加(例:負重不等重)、

靠山不見了(例:擺在其他會幫忙的肌肉不好出力的位置)。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57.png

期望各位都能找到自己動作的懸崖邊🔍

*以上單純用肌肉舉例比較好理解,完成動作也有部分靠筋膜張力,只是不多加列出。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肉張力低的運動介入概念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4.58.png

🚩以下先簡單複習:

✔️低張(肌肉張力低),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肌肉張力是就是你在休息時,大腦讓你的肌肉還是有出一點力去維持關節的位置(避免骨頭亂跑),出的太少就是低張!

✔️低張怎麼影響訓練?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06.png

沿用之前的例子:今天你去手搖飲料店買了兩杯飲料,店員幫你把飲料疊高裝起來但裝在好寬的袋子裡,忽然有路人撞了你一下!

跟飲料疊起來裝在剛好跟飲料一樣寬的袋子裡,忽然有路人撞你一下!

哪一個的飲料比較容易打翻?

肌肉張力就像是飲料袋,骨頭就像是飲料杯。

肌肉張力低,就是飲料杯(骨頭)裝在很寬的飲料袋裡(肌肉張力),當我們要跑要跳,飲料灑出來的機率比較高、需要更多的專注與控制!

*若對肌肉張力概念還有點模糊,先閱讀肌肉張力低系列文章,完整基礎概念(@keepin_physio 閱讀低張系列貼文)

👩🏻‍⚕️你的飲料要灑出來了,你會怎麼做?換小一點的飲料袋?不理它,再買一杯就好?

你的關節不穩,你打算怎麼做?人無法換飲料袋(直接換肌肉張力),我們只能透過調整與運動改變肌肉張力,達到改善關節穩定度。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14.png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22.png

/

複習完畢,接下來從經驗中分享大家可以實際運用的部分:

🚩低張在運動中的調整概念?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49.png

為了避免飲料灑出,我們可以在跑動/運動強度變強時:

1️⃣把袋子角落綁起來,嘗試拉緊袋子來減少飲料杯晃動:

A/利用筋膜線「伸展」的擺位,把目標肌肉拉緊:

B/利用周邊肌肉收縮,把目標肌肉拉緊

2️⃣在袋子中塞入毛巾,減少飲料杯可以移動的範圍:

-讓關節周圍穩定肌群能持續作用,減少關節位移

3️⃣手即時地握緊飲料:

-提升敏捷、爆發的能力,能在要出力的時間點即時出力維持關節位置。

🚩重訓初期時,什麼動作更能維持肌肉張力,對低張人更友善?

我覺得這非常重要,除非客戶有自己目標順序的堅持,否則減少訓練中的風險、從適合的動作下手,可以讓客戶信任感提升、減少挫折感,持續上課對運動教學者也是好事。

✔️以下肢動作來說:硬舉(尤其高臀位)相較深蹲能提供更強的張力(運用1-A的訓練概念)

✔️以上肢拉的動作:增加三頭出力、減少二頭向心,能增加闊背的發力(運用1-B的訓練概念)

螢幕快照 2022-09-24 下午1.45.57.png

下次我們來談談:

🚩低張人重訓初期,容易沒感覺的情境與動作?

🚩「沒感覺」:肌肉感受度差對於低張人與運動教學者的風險?

🚩低張人的運動強度:分別「需要」、「適合」1-6rm還是8-15rm?

🚩筋膜訓練對低張人的風險!筋膜訓練怎麼挑更安全?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183.jpg

引體向上常常是訓練上的進階挑戰,對脊椎側彎的學員也是!所以我們需要給身體更多的幫助!

IMG_5181.jpg

IMG_5180.jpg

💪🏼針對側彎的類型給予適合的誘發💪🏼藉由後側鏈的啟動讓肩膀高度更平衡。

✅彈力帶的使用:針對脊椎側彎,彈力帶除了一般輔助動作外,對弱側的引導是非常好的介入,避免雙腳懸空時,體感回饋變少、讓側彎樣貌變嚴重;跪姿動作的引導感又比腳掌踩能有更好的身體回饋。
✅胸椎凸側的改善:胸椎凸側在引體向上容易有過度聳肩的問題
✅腰椎核心誘發:增加腰椎凸側的豎脊肌群的使用,讓凹側能更好出力!

 

IMG_5186.jpg

IMG_5187.jpg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960.JPG

暖身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次都一樣:課前/運動前的評估非常重要!

我會使用的課前的姿勢評估之一:不刻意調整出力,上抬手到身體前方。

💪🏾課前的評估姿勢可以讓我們了解:今天來上課的你/妳,是否需要更多的弱點調整,或是整體狀況很好,可以直接做更高強度的運動矯正或治療?

💪🏾透過課前評估,大概就能知道生活中與自己身體相處的狀況:回家功課做得怎麼樣?最近有沒有睡好吃飽?

|用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式,和你/妳的側彎和平共處|

我有心臟問題,但不代表我的生活會每天都在胸痛。

但我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就會一直受到胸痛的影響。

我們試著練習尊重自己的特別,生活多點專注在自己的身體上,我們依舊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品質:

做些動作調整、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就可以往「不腰痠背痛的日常」、「做自己想做的運動」邁進。

給自己一點彈性,一些時間練習。

我們有某些疾病,不代表所有對應的症狀都該在我們身上。

我們可以七十歲仍然一條活龍;也可以七十歲像是八十歲的樣子。

除了先天麗質,持續練習專注在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上。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9305

【糖尿病運動處方建議】如以下照片表格

IMG_9306 2

【運動強度對照表格】

IMG_9307 2

其他運動建議

【是否同時有其他疾病/併發症的問題?】

若有其他疾病,同時要參考其他疾病的運動建議去做個別化運動強度的調整。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前期或是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或已經有伴隨心血管疾病。

*體重過重: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部分的第一型糖尿病,需配合體重控制。

*糖尿病合併腎病:避免使血壓急遽升高的運動,以免造成眼睛出現玻璃體出血( *vitreous hemorrhage*)。

*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要避免高強度有氧、高強度阻力運動、跳、低頭動作、閉氣運動(Valsalva's *maneuver)。*

*自律神經病變:可能使心跳與血壓的變化沒辦法即時準確地呈現,建議同時觀察運動自覺強度(RPE)、是否有無症狀缺氧(silent ischemia:如呼吸短促、背痛等)的症狀、運動前後監測血壓。

【運動類型】

「有氧/心肺運動」

*第二期糖尿病:

-容易因為原本就低活動量,所以需要做到150分鐘/週的「中到高強度運動」才能有比較理想的心血管風險降低。

-連續兩天以上沒做有氧運動,容易使胰島作用過度下降。

*如何預防運動後低血糖:在中強度有氧運動中,穿插短、高強度間歇。

*誰適合提升強度到高強度有氧:心肺能力是運動的主要目標,且沒有其他併發症的禁忌症是有氧運動。

「阻力運動」

*適合族群: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且沒有禁忌症(如:無法控制的高血壓、嚴重增殖型視網膜病變、近期有接受雷射手術)

*強度進展:慢慢增加

-原因:因為糖尿病會使膠原糖化,所以常會有會有更多活動度受限的問題,慢慢進展減少傷害發生

-前期:10-15下/組

-後期:先在相同重量能穩定做更多下之後,再來加重量、減次數變成8-10下/組

「複合運動」:執行阻力與有氧運動

*順序: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先做阻力運動可以減少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運動同時結合有氧與阻力:對於血糖的控制更好!(但原因是因為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或是因為兩者結合帶來的效果?目前還無法確定)

「柔軟度運動」

*不能取代有氧或是阻力運動:因為柔軟度運動無法影響血糖控制或是胰島的功能

---

【低血糖症狀】

為開始運動的相對禁忌

*出現時機:注射胰島或降血糖藥物後

*定義:<70mg/dL (有可能血糖高於70mg/dL,但在運動中快速下降,而出現低血糖症狀;相反,也有可能血糖低於70mg/dL,但沒有低血糖症狀。

*常見症狀:顫抖、無力、不正常的流汗、焦慮、緊張、嘴麻手麻、餓

*運動的調整:

-血糖監測:可能在運動後12小時以上,仍有血糖的變化,在運動中、後監測血糖變化,在諮詢相關醫療人員給予適當的藥物與飲食調整。

_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長期的第一型糖尿病、忽然低血糖或是運動導致的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不自覺:都建議要監測血糖

_第二型糖尿病的年長者:若有「低血糖不自覺」(hypoglycemia unawareness)、惡化的認知功能,就必須要監控運動中的血糖變化。

-運動時間點:

_避免在藥物作用強的時候運動(吃藥後2-3小時內)

_避免早晨運動(血糖容易過高、控制較差)

-可能調整方式:改變胰島的作用時間、減少胰島使用量、攝取更多的碳水(尤其是當血糖≤100mg/dL,建議在運動前攝取15克的碳水)。

-安全措施:若有低血糖的問題,運動建議有伴、在監控下執行,攜帶健保卡、手機、可快速補充碳水的食物。

*註:「低血糖不自覺」(hypoglycemia unawareness):身體在低血糖的狀況下,卻沒有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導致發生昏迷才發現低血糖;此類型的人建議要密切關注血糖值。

______

資料翻譯整理自: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

與營養師、專科醫師專業合作,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之路更加安全安心!

封面圖片來源:https://zh.pngtree.com/element/down?id=NTM3NDAzNg==&type=1&time=1647749926&token=ZGViMWFjNjQ5OWI5MTFmNTEzZjA0MWQ0NmVkNmFmOGY=&t=0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蹲X張力失衡 個案分享

螢幕快照 2022-03-23 下午2.51.34

常見主訴

「膝蓋感覺有壓力」「深蹲時,蹲的下得去但覺得怕怕的」「下得去,但蹲完課表之後,整隻腿的張力變得很強、很不舒服」「深蹲重量上不去」「腳感覺空空的」

動作觀察

深蹲過程中,腳踝外髁無法大致穩定在同一個軸心轉動,下蹲產生腳踝外髁過度後移的問題。

腳踝貢獻的角度小,造成身體重心無法前移,股四頭出力過多造成膝蓋壓力增加。

「會不會是我先天就長這樣呢?」

「先天結構問題」+「經年累月的惡化」=現在的你

千萬不要小看經年累月的惡化:以腳踝為例,不穩定的關節就會喜歡把關節卡到底,腳踝的話非常喜歡卡在踮腳的姿勢,長期下來膝蓋過伸的樣貌也會越來越明顯、小腿肌肉緊繃,再來就是膝蓋過伸相關的問題繼續出現,忽略你的經年累月的惡化,只會讓你的「先天問題」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大串。

透過物理治療與訓練,希望讓現在的你只剩下先天結構問題,甚至是透過長期更適合的發力習慣,讓身體有更大改變的可能!

雖然骨性結構影響力也不小,但如同腿型(o型腿、x型腿、扁平足、高弓足),以訓練成果來說,我相信腳踝外髁的位置比例是可以改變、症狀層面也會有一定的改善,只是客戶本身也要十分努力調整日常使用!

治療的思考策略

腓骨的功能常常是被忽略的,在承重上只有10%、有些研究認為是退化組織,也有研究發現腓骨在側向移動功能需求增加時,重要性提升;解剖列車提到腳踝側面觀時,外髁建議在側面腳板前後比建議是3:1~4:1的位置;有些學派則認為腳踝比例是本身骨性結構特性,無法改變。

以實際面來說,腳踝的關節軸心複雜、動作複合、肌肉較小,研究與解析都有一定的困難度。

穩定踝關節,可以嘗試的改變:改變股骨與脛骨相對的位置、確認足內翻與外翻的能力、增加小腿離心控制的剛性。

 

提醒:對於肌肉張力低的客戶,小腿的訓練耐受度低,即便腳踝再怎麼不穩,從臀部與核心先訓練起很重要喔!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字韌帶斷裂】
術後物理治療:肌力使用怎麼影響關節角度?

IMG_8622

|復健時角度變大,但一下子又縮回去?|

常常軟組織特性、日常生活仍使用過少主動角度、或是鄰近關節活動度受限有關。

多利用AAROM多利用AAROM、PNF概念的閉鎖鍊動作設計

可能受傷組織仍有較強的保護反應,常發生在肌肉張力低、關節活動度過大的學員。導致被動活動度的伸展,常效果不佳:透過動作設計降低保護反應、提升使用主動活動度的安心感。

例如:有些個案在被動活動度建立的過程中,容易有肌肉收縮的現象出現,除了透過閉鎖鍊動作給予關節穩定外,亦可透過AAROM讓個案知道怎麼去使用術後的膝關節活動度。

檢視生活習慣

是否有動作或姿勢仍有遠少於目標角度的使用?調整動作或姿勢使用方式,落實日常角度使用。

例如:站起時,已習慣用手輔助與非手術腳支撐起來;站姿時重心落在非手術腳。

脛骨或髕骨關節活動度受限:受限的鄰近關節,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度。

IMG_8616

|能主動使用的角度,更容易留得住。|

增加了被動角度,也要提升主動使用的能力!

恢復承重:從有輔具的雙腳承重到沒有輔具的單腳承重

主動活動度:從被動活動度增加到主動活動度訓練,慢慢建立關節的完全角度。

肌力訓練:降低可能的肌肉萎縮與提升動作表現。

步態正常化

本體感覺與平衡訓練:讓肌肉與關節在更適合的位置下使用

IMG_8621

|肌力建立與活動度使用相輔相成|

一開始在測試時發現除了膝關節活動角度問題,還有髕骨活動度卡住問題:先透過個案練習主動回正髕骨,再輔以適合的肌力訓練動作,膝關節疼痛下降、活動度增加也更容易維持。

後續加入肌貼使用:讓運動訓練中能有更好的動作體驗。

IMG_8618

IMG_8619

IMG_8620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7-26 上午1.50.52

|姿勢,也是動態活動的結果。|

平常你怎麼坐、站、走、躺,其實除了和骨頭結構有關,靜態姿勢也是「動態活動」的結果表現:肌肉力量是否平衡?柔軟度是否足夠?

除了影響你/妳怎麼走、怎麼上下樓梯,更影響你/妳怎麼站、坐、睡。

|姿勢不重要?|

姿勢是一個很好觀察近期肌肉張力變化的方式。

|誰可能會需要關注自己的靜態姿勢?|

不管運動習慣建立多久多頻繁,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暖身到「運動或目標 需要的基本角度/力量」。

螢幕快照 2021-07-26 上午1.51.02

|好姿勢,不是不用出力|

「肌肉出力≠會很累很辛苦」

舉個好理解的想像概念:在健康的狀態下,你知道你心臟在跳是因為心肌收縮,但你沒有因為心肌的收縮而覺得好費力。

是不適合的肌肉出力,才讓你維持姿勢變很累。

「讓維持姿勢變輕鬆!」

完全不用出力當然很輕鬆,但減少的肌肉張力,可能會增加關節壓力、一活動關節就ㄆㄧㄚ ㄆㄧㄚ叫....等,長期下來造成更多的疼痛問題。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用正確的肌肉出力,進而產生適合維持姿勢的肌肉張力,讓身體維持在好姿勢更輕鬆不費力。

*骨頭、關節擺在張力易建立的位置

*單關節穩定肌群的肌力、主動活動度

 

螢幕快照 2021-07-26 上午1.51.10

 

|調整姿態:改善你缺乏的、做你能改變的|

透過評估》運動治療介入》持續保持意識維持、重新用更適合自己的姿勢生活

做你能改變的:有些骨頭結構問題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透過矯正,減少關節壓力累積。

螢幕快照 2021-07-26 上午1.51.19

 

 

螢幕快照 2021-07-26 上午1.51.30

脊椎側彎 O型腿 X型腿 相關文章:

【脊椎側彎】會影響運動訓練嗎?矯正概念分享

【脊椎側彎進階】腰酸?側面弧度才是關鍵?

【脊椎側彎進階】重訓會腰痠腰痛嗎?原因與改善?

 

【脊椎側彎】O型腿 高足弓 長高 物理治療

【O型腿 矯正】要運動?還是調整姿勢?

 

 

【脊椎側彎X重訓】肩推落枕?斜方很痠?

【脊椎側彎X重訓】深蹲腰痠 運動矯正實作篇

【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腰痠 原因?怎麼辦?實作篇

【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滑輪下拉,闊背肌 無感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重訓 大小臀問題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肌力訓練不能少!】矯正 運動 治療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第一堂課】矯正 運動 治療

【脊椎側彎 個案分享 腰椎側彎】矯正 運動治療

 
 

🥇想了解更多身體!更多文章點此: http://monmongo.pixnet.net/blog/listall/1
 
🥈看看其他治療分享!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pin.physio/
 

🥉預約  line ID:keeppin 或點此 https://line.me/ti/p/_7KpVI_Hze#~

 

🏅想了解治療師!  治療師的自我介紹: https://reurl.cc/rNm5Z 

 

 

 
文章標籤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