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睡的叫不醒?解構低張人的使用機制~
📍低張人/張力失衡的低強度/日常
假設在低強度動作中,我們只需要30%的肌肉出力,對於低張的人來說常會有兩種策略:
1/有做就好:會傾向出更少力去做動作,出更少力也讓動作看起來軟軟的、甩來甩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不用出力就可以做好動作,於是關節、韌帶、軟骨,承受了那些「不出力」造成的壓力。
2/好用的單一肌肉撐起整個身體:常常只用「大肌群/向心肌肉」,而「穩定肌群/離心肌肉」不太出力。扛東西,理想是前鉅、三角、三頭…都得出力,每個肌肉分別負擔10%,但現實只剩下三角獨自工作,一個肌肉撐起整個動作所需的30%。
👩🏻⚕️這樣會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我明明只是抬個手扭到,半年都沒有自己好?」全家的經濟支柱如果倒了,對家庭的影響很巨大,如果是「一個肌肉撐全身」的低張人,的確不一定容易受傷,但受傷常常不容易好:因為受傷的那個肌肉就是唯一有在做事的肌肉,即便它倒了,全身還是沒有肌肉出來做事。
📍低張人/張力失衡的高強度活動
高強度動作中需要使盡全力,通常對低張人來說都比較輕鬆,因為沒有什麼出錯力、用錯肌肉的問題,所有肌肉都上場了。
👩🏻⚕️高強度活動要注意?
低張人/張力失衡要加速到時速120公里,可以!輕鬆!但不能同時s彎道甩尾胚掐。快速協調動作的轉換:協調需求高的情境,馬上系統當機。
//
💪🏽應用:暖身/日常/低強度動作的建議
暖身動作的編排,通常是用比較低強度輕鬆的動作去喚醒身體比較弱的肌肉或能力。
但對於關節不穩定、低張的人,「低強度」「輕鬆」的動作常常容易讓身體出現關節不穩定的症狀(夾擠、疼痛)。
⚠️例如:死蟲,對於髖、薦椎不穩定的人風險超大(如果一定要做增加手腳互推強度可以增加穩定)。但這是挑戰,建議反而要把這類低強度的動作放在課程的中後段,當作是進階動作。
當肌肉裝睡叫不醒,低張人是需要推到懸崖邊,要掉下去就會清醒。
⚠️新手低張人會建議不要做躺姿或低強度的運動當暖身,暖著暖著肌肉越睡越沉。
💪🏽這樣找懸崖:
平衡難度增加(例:雙腳變單腳)、
雙側不平衡增加(例:負重不等重)、
靠山不見了(例:擺在其他會幫忙的肌肉不好出力的位置)。
期望各位都能找到自己動作的懸崖邊🔍
*以上單純用肌肉舉例比較好理解,完成動作也有部分靠筋膜張力,只是不多加列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