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蹲X張力失衡 個案分享

螢幕快照 2022-03-23 下午2.51.34

常見主訴

「膝蓋感覺有壓力」「深蹲時,蹲的下得去但覺得怕怕的」「下得去,但蹲完課表之後,整隻腿的張力變得很強、很不舒服」「深蹲重量上不去」「腳感覺空空的」

動作觀察

深蹲過程中,腳踝外髁無法大致穩定在同一個軸心轉動,下蹲產生腳踝外髁過度後移的問題。

腳踝貢獻的角度小,造成身體重心無法前移,股四頭出力過多造成膝蓋壓力增加。

「會不會是我先天就長這樣呢?」

「先天結構問題」+「經年累月的惡化」=現在的你

千萬不要小看經年累月的惡化:以腳踝為例,不穩定的關節就會喜歡把關節卡到底,腳踝的話非常喜歡卡在踮腳的姿勢,長期下來膝蓋過伸的樣貌也會越來越明顯、小腿肌肉緊繃,再來就是膝蓋過伸相關的問題繼續出現,忽略你的經年累月的惡化,只會讓你的「先天問題」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大串。

透過物理治療與訓練,希望讓現在的你只剩下先天結構問題,甚至是透過長期更適合的發力習慣,讓身體有更大改變的可能!

雖然骨性結構影響力也不小,但如同腿型(o型腿、x型腿、扁平足、高弓足),以訓練成果來說,我相信腳踝外髁的位置比例是可以改變、症狀層面也會有一定的改善,只是客戶本身也要十分努力調整日常使用!

治療的思考策略

腓骨的功能常常是被忽略的,在承重上只有10%、有些研究認為是退化組織,也有研究發現腓骨在側向移動功能需求增加時,重要性提升;解剖列車提到腳踝側面觀時,外髁建議在側面腳板前後比建議是3:1~4:1的位置;有些學派則認為腳踝比例是本身骨性結構特性,無法改變。

以實際面來說,腳踝的關節軸心複雜、動作複合、肌肉較小,研究與解析都有一定的困難度。

穩定踝關節,可以嘗試的改變:改變股骨與脛骨相對的位置、確認足內翻與外翻的能力、增加小腿離心控制的剛性。

 

提醒:對於肌肉張力低的客戶,小腿的訓練耐受度低,即便腳踝再怎麼不穩,從臀部與核心先訓練起很重要喔!

arrow
arrow

    物理治療師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