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重視力量的同時,是不是有什麼也要注意的,讓訓練有效率呢?
(achow直接英翻中“strength training and coordination:an integrative approach”上的一段話。)
太多時候帶肌肉張力低、關節不穩的學員,需要的是更多這些動作模式、身體怎麼一起動的輸入,而不單單只是力量。
身為肌肉張力低、習慣性肩脫臼、髕骨&髖脫位的過來人,
經歷了各種肌力訓練的概念、理論、試驗後,統整成以下的訓練血淚史XD
有句話說:「在修你的人生功課時,你會不斷碰到跟你有一樣問題的人。」
所以我手上肌肉張力低的學員真的是....超多!以下也是集結他們的奮鬥史~~
最大的重點:千萬不要以為躺姿動作最簡單,最弱的人就要從躺姿開始。
尤其對很多低張的人來說,躺姿動作先做可能會讓訓練走得太坎坷XDD
肌肉張力低的人,訓練有什麼不一樣嗎?
「要他有好的感覺,不如幫他製造好的出力情境!」
(以下選擇的訓練方式多是從這個面向下去調整!
與其使用一個身體回饋不好的位置上練習,不如幫他找一個他更好抓到關節穩定、出力的動作先練吧!
基本上就是要透過對前庭覺、本體覺、穩定肌群的刺激!
讓關節周圍的感覺受器更知道要怎麼分配身體去動得更順!增加對自己身體的控制~
以下介紹幾個教學&本身經驗,覺得好用的訓練方式:
訓練內容調整:「身體是one muscle」、「body as an unit」
沒有肌肉是局外人!通常都是要穩住的肌肉不穩住!而不是要出力的不出力!
-「不要去想哪個肌肉要出力!全身費力、壓力不要落在特定區域就可以!」
感受度:「整片出力」最好,避免單一肌肉出力的提示~
因為比較容易有狀況的是:穩定肌群(controller)沒有出來穩定,而非主動肌(prime mover)不出力。
經驗分享:
- 伏地挺身/臥推時,常常需要注意的是後背、腋下有沒有穩定的感覺,而不要只是強調前胸。
- 引體向上時,常常要注意上胸有沒有挺、有沒有穩住,而不只是肩胛的位置而已。
「讓關節延伸(elongation/distraiton),關節就會穩穩的!」
- 動作、阻力方向選擇:與部位延伸線同方向最好抓出力感覺
經驗分享:
-先箱上蹲後再轉硬舉,會更順!
箱上蹲的下肢動作模式與相撲硬舉相似,利用箱上蹲抓往上發力,再轉硬舉動作比較不容易出現只是把屁股往前推而已。
(尤其硬舉的口令:如果是「屁股往前推」,通常前期是會讓動作做出來,但我覺得會容易讓身體的力線斷掉!「站起來」更能幫助力線串聯,讓關節穩定)
-鱷魚爬/蜥蜴爬比熊爬好抓到出力感!
(熊爬比較直覺性會出現「往下推地」的感覺、而鱷魚&蜥蜴爬比較容易有「推地向前」的力量)
力量方向與前進方向更直覺性的平行,更好叫出核心與關節穩定。
-單腳RDL:也請記得這種延伸的感覺!
就像是有人從手/腳把你五馬分屍的感覺,「你要推走他們!」
(學了一陣子的瑜伽,瑜伽派別中的牆瑜伽,也是一個我覺得對於關節不穩的人很適合開始瑜伽的方式)
-臥推:扭斷槓可能不是適合的指令!「把槓像金箍棒一樣拉長!」不要扭斷你的力!
扭斷槓的本意是好的:讓肩胛穩定。但太多人在執行這個動作時會變成:「鎖死肩胛,而沒注意到肱骨已經前跑的問題。」
(而肌肉張力低的學員,很容易有肱骨前跑的問題,所以這種指令用久了,超常!!!超常!!!!有肩前側疼痛的問題出現)
重量過胸口、放前側比後側好。
-先讓他抓住感覺,有需要再慢慢轉移回好加重的位置。
經驗分享:
-農夫走路:學員常見當重量放兩側骨盆高度(hip level),「看起來軀幹以上像用甩的」,有些敏感的學員會表示「這動作雖然可以加很重,但我身體沒有任何穩住、核心的感覺」。
當把重量放高至胸口以上:「核心有出力了」。建議可使用架重量在肩高度(rack pose) 、扛雪橇、或過頭進行。
-酒杯蹲、前蹲、zercher rdl&squat:重量在前側本身就會需要更多核心、上背力量,對於身體習慣偷懶的低張力人,就會是非常好的暖身!
增加晃動、本體回饋:「讓你的肌肉不能偷懶,一偷懶晃動增加就知道了!」
- 在可接受/不超出能力範圍內,盡量增加不穩定感:肌肉下意識會比較出力,可提升動作品質與喚醒肌肉。
經驗分享:
-增加平衡挑戰:如雙腳蹲改成單腳點地蹲(不穩可扶牆)
(除非是非常無肌力人,否則很多雙腳蹲有旋轉、不順的人且沒有活動度問題只是體感問題的人,直接執行單腳蹲去改正問題後,雙腳蹲問題就會消失囉!)
-移動中的重量:lunge 側斜上推球比放胸前或兩側,更能讓身體自然出力!
-重量不均的那種藥球、海嘯槓:核心更能潛意識直接出力,就不用引導一堆了!
像是目前有出很多種重心位置不同的槓,對於有些人來說直接就會喚醒缺少的部分了!
閉鎖鏈vs開放鏈
- 閉鎖鏈動作給予關節更多的感覺回饋與穩定度,一開始在學習動作時可以先從這類動作選擇開始!
肌肉收縮方式:「向心方便抓感覺、等長最容易偷懶需要給特定方向阻力、離心最後學但最重要!」
向心收縮:最好抓住感覺,通常會是最先選擇的!
等長收縮:等長對於肌肉張力低的人來說,是一個下意識就「肌肉罷工」的姿勢,所以給予阻力、感覺刺激會很重要!
經驗分享:
在做弓箭步,我可能會給予的阻力方向,讓學員去抓,身體究竟應該怎麼穩住。
離心收縮:非常重要!
肌肉張力低的人,非常會用自由落體的方式完成離心動作(然後關節壓力就增加了...)。
到底有沒有辦法真的出力去執行離心動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
經驗分享:
一般可以用彈力帶、想像、重量往上移動的方式去找出離心出力感覺!
訓練目標:先應急,再慢慢拆解練!
儘量不要只說「等肌力上來,你就會了!」
- 目前需要但無法完成的動作也儘量找替代方式達成目標動作,或是拆解練。
之前跑步3k膝蓋會有壓迫壓,有人跟我說:「等你硬舉再重一點,就沒事了啦!」
後來練了兩周的協調動作膝蓋就沒壓力。
尤其對於一個已經沒什麼運動信心的人來說,等待一個看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前進的目標,太消耗彼此的信心&信任了~
「減少可能受傷因子!」
- 近期有無出遊計劃、單次運動計劃?確認近期工作忙碌程度?睡眠狀況?提供適合的改善方式!
通常肌肉張力低的人,很多也比較是所謂的「高敏感族群」。睡眠不好、精神壓力大,可能都會讓訓練效果下降、又再度受傷!
所以確認身心狀況非常重要。
經驗分享:
分析學員近期出遊、運動計劃中可能的問題,可以補的能力加入課表,告知活動計劃中可能碰到的問題、若真的有狀況可以怎麼自救!
「用的到的動作先練!」(或許你也可以稱功能性!)
- 通常肌肉張力低的人,動作模式相同但稍微變動執行的姿勢、角度,就容易失去原本已經抓到的感覺~
儘量幫他在相似情境下執行會更有效果!也更省時~
經驗分享:
如果學員需要使用滑鼠時間長,而肩疼痛,練習肩穩定的動作直接從坐姿的訓練動作下手更快!
「所需目標能力中:無急迫性的/還用不到的動作,選強項先練!」
通常肌肉張力低的人,也常常是肌力不足的人!直接挑最弱的部分練,聽起來很合理。
但.....
「學習新動作,不是從不太會->比較會->專精;
而是持續的和許多因素互動:短暫的會了、又消失了、又會了,
是一個混亂的過程,最後形成穩定而有彈性的動作模式。」
-by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ordin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achow直接英翻中)
經驗分享:直接挑最弱的練,一來是挫折感重、二來是原本沒事的地方可能也會因為弱的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狀況,也跟著不穩或是受傷。
那把需要練的項目裡的強項拿出來變更強!先把強項拉起來到一定狀況(同時弱項也會跟著變穩),我們再去補弱項,整體的身體反應會更好!
「倒著練比較快!先學會站姿動作,可以再加強躺!」
- 躺姿動作:要慎選!
- 站姿動作:一來是轉換效果最好;二來是站姿動作身體本來就比較費力,抓出力的感覺或動作通常會更穩!
(後續再補上以前寫過的文章:為什麼我躺著比較累)
訓練量
「訓練前期課表少量多餐,像嘴饞一樣想到就做想到就吃!」
- 因為前期的訓練目標主要是讓身體記憶住,讓關節更穩得出力方式,所以想到就做!
我常常會告訴學生:「 如果你覺得你一天只有十分鐘可以運動,那你可以一次一分鐘分十次,比一天只做一次好!」
經驗分享:也就因為練習頻率要高,所以要「確認動作的方便執行度」
-姿勢:選擇日常生活中容易達到的姿勢:如胸椎伸展,使用站姿或坐姿動作通常容易執行。
(如果你覺得自己太忙了,那就只好告訴你:那就是你自己讓自己的狀況拖得更久)
-頻率:就要開始觀察,做完運動的效果維持多久,那麼盡可能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再多做個幾下,讓身體有更長的時間「記得好的方式!」
「肌力至一定能力之後,慢慢可以恢復到一般人跑課表或重訓訓練的原則。」
但恢復仍是非常重要!!!可能在練到一定重量之後,原本關節不穩的感覺會再出現!
這時候記得要慢下腳步,好好再把關節穩定度補一補!!
且戰且走吧!
不可能完全準備好,再開始往目標前進的~
把學員的心態準備好,一起奮戰、身體有狀況就好好減量是很重要的!
接受肌肉張力低的學員,訓練就是會走得比較慢、課表就是要更「變動」。
注意事項
🥉想詢問更多! line ID:keeppin 或點此 https://line.me/ti/p/_7KpVI_Hze#~
🏅想了解治療師! 治療師的自我介紹: https://reurl.cc/rNm5Z
留言列表